“学生是我们的天,课堂是我们的天”
——记“大学授课方法及课堂活动的组织”工作坊
5月30日19点整,在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一层报告厅开展关于“大学授课方法及课堂活动的组织”的工作坊。本次讲座由郑滨耀教授担任主讲人,由李赛强副主任担任主持人,就如何设计课堂,开展课堂活动展开讨论。
“学生是我们的天,课堂是我们的天。”这是郑滨耀的教学理念。他认为当代教师要做的是第一件事就是如何在信息时代帮助学生建构和学习知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学会怎样设计课堂: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内容、要了解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最大限度的调动时间和空间。同时,郑滨耀还强调建构主义理论在设计课堂中的重要地位,“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时,要注意设计建构内容和建构方式,还要注意发展想象力。”
郑滨耀重点讲解了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正确运用大学授课方法。他首先介绍了三种不同属性的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情景性知识),并由教师临时自由组队,小组内相互交流“最感兴趣的一个概念是什么?并运用什么方式介绍给自己的学生?”郑滨耀注重用隐形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以最难讲述的思想品德课为例,介绍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歌曲鉴赏,通过运用鉴赏歌曲抒情模式的方法来达到授课的主题。他还着重申述要注意运用学科交融的特点和根据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因材施教。
郑滨耀教授,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热心中美教育交流,是美国国家教育标准委员会2001年访华代表团成员,美国“民间大使”代表。曾任美中教育联合会副主任、国际学术会议负责人、会刊《美中教育》主编。致力于中美文化与教育比较。应邀参加2015年山东省第三届教育促进与教师发展年会。
本次工作坊对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堂,开展课堂活动有着很大帮助,郑滨耀教授的大学授课方式也使教师们深受启迪。“郑老师把他授课的方法和理论很清晰很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是本次讲座最大的收获。”一位听讲座的老师如是说道。相信通过本次的专题讲座能够更好的促进教师的对建构主义理论和隐形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为大学教学带来积极的影响,达到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的最终目标。
作者:柳光辰 编辑: 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