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中心新闻 -> 正文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 2020-07-20
首期国际化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结业

[本站讯]7月15日,山东大学首期国际化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修班举行结业仪式。本科生院副院长姜兆亮、国际事务部副部长徐志全出席结业仪式,为参加研修的教师代表颁发结业证书并致辞。本科生国际化课程通识课程项目负责人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马晓乐、国际化课程通识课负责人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主任傅艺娜以及其他平台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共12人参加现场的结业仪式,其他60余位教师通过腾讯会议参加结业仪式。

姜兆亮表示,国际化通识课程群近50门课程作为首批国际化课程项目,通过研修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课程教学团队付出了汗水也取得了成绩,希望相关课程以此为契机,根据专家反馈建议,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要求继续加强课程建设,同时发挥好播种机和宣传队的作用,和更多的教师分享研修学习的教学理念理论和教学策略,带动其他课程建设也能上一个新台阶。徐志全表示,国际学生的培养关键在于国际化课程的建设,本期研修班用创新的形式和系统的内容,有效提升了国际化课程教师教学能力,对于提高国际学生招生质量、补足人才培养国际化的短板和实现学校国际化发展战略都至关重要,相信随着全校上下的日益重视,学校国际化课程建设水平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都会逐步提高。

结业仪式由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发展科科长朱征军主持。结业仪式邀请文理工医6位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教学设计与学习收获。公共卫生学院郭欣老师以《人类营养与健康》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贴近生活、启发学生多维度辩证思考的教学理念,并结合《个人体重管理》单元,讲解如何以问题为导向,充分运用雨课堂开展互动和参与式学习体会。机械工程学院李磊老师分享了如何精选课程章节主题和素材,凸显物理学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运用教具器材、通过课堂实时反馈等多样化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国际教育学院陈鹤龄老师结合《带你体验中华文化》课程,阐述了依据国际学生学情分析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理念,强调发挥课程柔性育人功能,分享了对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成效评估内涵和作用的认知理念的转变。经济学院张德涛老师从《线性代数》的教学反思入手,结合所承担的5门全英文课程教学实践,就教材、教法、学习动机激励、教学过程指导等方面分享了教学经验。历史文化学院申静怡老师介绍了《考古与文明》课程中美洲文明单元的学习目标、课程导入、课程内容设计、测评及反馈完整环节的教学设计,展现了通过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开放性问题设置、小组分主题讨论展示活动组织等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促进学生进阶性思维的经验。机械工程学院蔡玉奎老师以《特种加工技术》的激光加工单元为例,具体阐述了该单元问题导入方式、学习目标的精确表述、经典原理和科技前沿结合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及多元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等,表示通过研修认识到好的教学是需要精心设计的,今后将把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带入课堂,做到科研反哺教学。

报名参加本次研修班的本科和研究生课程超过了150门。研修班共组织了六次线上研修讲座,参与人数超过了800人次,先后邀请美国马里兰大学杨军和密西根大学由继禹两位资深课程设计专家就“国际化课程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设计”“国际化课程学生学习测评与评价策略”和“国际化课程的教学伦理原则”三个主题进行了系统讲解;邀请了经济学院孙淑琴、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季丽新、国际教育学院王军、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司鹏超、基础医学院汤煜春和外国语学院张晶六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在国际化课程教学或国际学生教学管理方面的经验;还安排了线下说课活动,共有61门课程的68名教师参加。最终共有56门课程经过专家审核获得了结业证书。

参与研修的教师表示,通过系统深入地学习研讨,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对课程大纲的规范表述、学习测评、有效教学策略运用、课程思政对课程质量提升的价值等有了新的认识。此次研修不仅丰富教师的学习体验,还增进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碰撞、相互了解,促进了教师共同体建设,进一步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文化氛围,强化了教师打造国际化“金课”的意识,为学校国际化课程育人成效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者:朱征军 张晓 马晓乐 摄影:王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