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则
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生命线,尤其是作为各高校联合开放的共享课程,必须严守教学质量底线,这是关系到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能确保高质量的共享课程的建设和运行,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特制定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管理办法。
第二章 课程质量管理委员会
1、课程质量管理委员会是东西部联盟为了确保共享课程的教学质量而设立的管理服务和研究机构。
2、课程质量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1)建立、督促执行、修订各类教学服务质量标准,使共享课程从建设到教学能高品质、科学、有效。
2)组织专家对申报上线的共享课程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课程才能上线,开展教学运行。
3)负责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制定评估标准,组织落实评估工作的开展,及时公布评估结果。
4)开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以不断提高共享课程的教学质量。
第三章 共享课程建设要求
3、共享课程的范围
1)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为主要目标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2)量大面广的具有普适性的公共必修课程和学科大类的基础课程,以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具有各校特色的选修课程,最大限度满足各高校大学生的选课需求。
4、共享课程的申报
1)各成员高校组织并推荐本校教师向联盟申报符合要求的优质共享课程。
2)积极鼓励教师跨校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并申报优质共享课程。
3)每年组织二次共享课程的申报,申报截止日分别在三月底和九月底。
4)申报课程必须已完成所有的教学设计要求(具体要求将另文规定)。
5、共享课程的评审
1)技术部门对共享课程的网络视频资源的技术规格进行审核,同时检查其网络教学资源和设计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2)聘请相关领域的学科专家,对课程的科学性、正确性以及系统性等方面进行评审。
3)组织专家听取教师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并给出最终的评审意见。
第四章 共享课程教学质量管理
6、网络课程内容的学习
1)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网络视频资源的学习,对于未能及时开展学习的学生,应及时提醒,并帮助解决其学习上的问题和困难。
2)学生的作业和报告应认真批阅,并及时反馈批改意见。
3)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开展讨论,及时完成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提问等交互教学活动,保证学生的课程学习质量和归属感。
7、讨论课的组织
1)讨论课(研讨课)或教学实践是共享课程的必需环节,一个2学分的课程,其讨论课的次数一般不少于三次。
2)讨论课的班级规模不宜过大,一般以不超过30人为宜,并分成若干小组。
3)讨论课必须由教师或助教精心组织,讨论课的题目和要求应至少提前一周予以公布。
8、课程的考核要求
1)课程成绩应以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0%。
2)考核方式、要求及具体安排应在开课前予以告示,并按照要求统一尺度。
3)各成员高校,应承认共享课程的考核成绩,并记载于学生的成绩档案中。
第五章 共享课程教学质量评估
9、课程质量评估方式
1)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课程满意度的评价。
2)对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讨论课的出勤率及效果,网上讨论和互动情况等)以及学生的作业和考卷等进行评价。
3)对有些课程也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评价。
10、学生对课程满意度评价
1)课程视频设计合理,便于自学,课程内容讲解逻辑性强,思维清晰,条理分明。
2)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小组讨论或实践环节设计合理,有助于对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4)助教能关心和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有效组织组织学生讨论、在线答疑解惑。
11、课程评估结果
1)课程评估结果将予以公开,供今后选课学生参考,也供教师进一步提高共享课程的教学质量。
2)对于课程评估优秀的课程,将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3)对于课程评估不良的课程,将暂停课程的开设,根据教师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后,再视情况决定是否恢复供课。
第六章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2、开展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1)如何优化网络教学资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如何有效开展讨论课和研讨型课程,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如何开展跨校及异地的共享课程的教学,使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13、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研究
1)如何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14、教师的培训及激励政策
1)开展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2)开展教师培训,转变教学观念
3)制定激励政策,多开优质课程
第七章其他
15、该管理办法由联盟课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16、该管理办法自联盟相关会议通过后执行。